目前分類:新聞與政治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商業周刊1008期專題「大建設 大崩壞」讀後心得感想–

昨天讀了本週最新一期商業周刊,標題的幾個大字「大建設 大崩壞」馬上吸引我的注意,看完這篇專題報導之後讓我感觸很深,所以將這篇報導的重點及個人觀感寫了下來,無非是希望與更多朋友一起分享。

一、蘇花高興建的衝擊:

本文一開始引用阿列克斯‧科爾所作一書「犬與鬼–現代日本的墮落」為開場,本書作者認為「建設中毒症」,是日本形成泡沫經濟的原因,包含對大型工程的依賴、過度不必要的建設、嚴重的環境破壞、國家深陷債務危機…這不正是我們的影子嗎?根據報導預估總工程高達930億元,分7年完工的蘇花高速公路目前已箭在弦上,只等4月份環保署「環境影響差異分析」第二次專案小組會議(註)公佈結果,如果過關?將確定開始興建。但對於環境的衝擊大家真的了解嗎?文章中舉例了幾處蘇花高所經過的敏感區域:

A.     蘇澳地下水管制區–工程會造成水資源的流失,影響蘇澳冷泉的源頭。

B.     工程難度高且危險–蘇花高共規劃11條隧道,通過11條已知斷層,還有無數地質破裂帶,在地震及風災頻繁的區域內施工,可能會造成災難及難以預估的成本損失。

C.     無法增價觀光附加價值–27.8k蘇花海岸自然保護區清水斷崖段,是蘇花公路最美的路段,但高速公路在這裡幾乎是在隧道內穿過,嚴重影響旅遊品質,無法提昇觀光附加收益。

D.     28.2k對觀音海岸野生動物棲地的影響–隨著工程持續的開挖,人為的侵擾及噪音會影響野生動物的棲息。

E.      46.4k太魯閣國家公園的衝擊–規劃中的高架橋將直接穿越國家公園大門立霧溪口,勢必破壞自然景觀,影響重要的觀光資源及優勢地形。

F.      56.2k七星潭海岸風景特定區–蘇花高將穿越於此,眾所皆知除了嚴重影響自然景觀,地理上的阻隔,也讓野生動物行動受阻,不利生態發展。

G.     58.7k崇德遺址–本遺址文化遺物豐富,是很重要的「聚落類型」,也是探討台灣南島民族發源的重要依據,目前蘇花高共穿越8個文獻記載的考古遺址,開挖工程將會威脅這些遺址。

H.     三棧溪水源污染管制區的衝擊–施工期間會經過許多大小溪流,土壤侵蝕及亂倒土方的風險,會影響溪流的清澈,進而影響水中生物的棲息。

另外長達7年的工程期間,超大量的運輸卡車及工程車輛,將會癱瘓現有的道路並影響路基安全,增加行車的風險。而且離譜的是蘇花高效益評估竟一夕之間由負轉正,「益本比」經由不同單位評估的結果,可以從原本陪錢的0.7轉變為盈餘的2.5,突顯成本估算的缺失,不禁令人懷疑是否又是個「賠錢貨」?而所需資金來源78%是由「國道公路建設管理基金」所提供,另22%由政府撥款補助,不過這個當初為了保障國道建設財源穩定,不讓國道高速公路興建費用受到其他財政支出排擠而設立的基金,歷經興建二高後續工程、北宜高之後,目前債務已達一千九百多億元,政府以債養債的方式,將會排擠其他費用支出,並拖垮財政。

 

【註】蘇花高最早出現於民國79年交通部推動環島高速公路網時所提出,並於89年有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91年行政院同意辦理興建計劃,並開始對外招標,不過92年底因輿論反對聲浪太大,故行政院宣佈暫緩興建。93年環評委員要求交通部做「政策環評」。95年交通部完成「政策環評」,並在環保署環評大會上過關,原已暫停的蘇花高環評實質審查再度啟動。蘇花高的環評審查雖早已於89224日通過,但時間超過3年,加上路線有所變更,故依環評法規定招開「環境影響差異分析暨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報告審查會議,藉以評估原計劃是否會對環境帶來新衝擊,此審查將是蘇花高興建最後一道法定程序。

 

二、真的要建蘇花高嗎?

民國948月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提出「東台灣領航計劃」,作為蘇花高替代方案,初估經費566億元,比蘇花高少364億元。這項計劃包括聯外交通與區域內交通(含台東)、都市更新、農業轉型、軟體五管齊下改善,用生態環境帶動經濟,並非速食式發展。(後來此方案更名為「東部永續發展計劃」,但至今尚未有預算編列)。這個方案不單是聯外交通的改善,更是全面性的永續發展,例如方案中投資367億元讓台鐵增購傾斜式列車及電氣化改善工程,就能縮短台北到花蓮行車時間為110分鐘,比蘇花高所預估的90分鐘車程,只慢了20分鐘,但改善的地方並不僅只到花蓮而已,還包括花蓮到台東、台東到潮州、潮州到屏東的聯外道路,是全面性的提昇…而且鐵道運輸除了便宜,安全、載客量大,污染後遺症少也是重點,所以商周在這裡所下的結論是:「多花全體納稅人563億元,換得台北到花蓮快20分鐘的便利」。其實花東的發展,並不是單靠花大錢蓋高速公路,快速把人潮帶進來就能解決的,它還需要軟體配套措施,需要靠本身的優勢去發輝更大的附加價值,尤其它的特色不在「快速」而在「慢活」,樸實自然的生態環境及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觀才是最吸引人的,在軟體方面下工夫,讓遊客願意待在這裡,如同本文中嚴長壽先生所說:「要一千萬人來只玩兩天,還是五百萬人來玩五天?」順著世界潮流,發展綠色工業,例如開發環鎮小火車、自行車步道,仿效美國舊金山的輕軌電車,無污染既方便又環保,更重要的是只需花小錢就能達到宣傳的效果。另外便捷的鐵路交通網路,搭配規劃好的環鎮觀光路線,人們也不用再大老遠開車過來,對花東地區造成衝擊。

 

三、結語:

蘇花高930億元的經費可以讓政府補助全國中小學繳不起營養午餐的孩子一百年,若只算花東地區,更可補助一千一百年。這個大計劃有著過多的橋樑和隧道,穿越危險而脆弱的地質及地震帶,還有每年山崩豪雨的考驗,除了預估興建的費用的龐大,後續維護公路的花費應該也不低,除此之外若加上意外導致工程延宕,那總經費將不只是這個數目,算是一筆蠻高風險的投資。另一方面興建蘇花高除了可能會影響29種保育類動物之外,也可能引發更多的生態浩劫,因為過去經驗告訴我們,人為的工程,總是以自身的利益及方便性為優先,最後才會關心到自然生態環境部分,如同本文中交通部國工局對於保育方式,僅說會以「隧道方式舖設,工程設計導入生態工法」模糊帶過。不過當前最重要的問題,在於當政府主導花了這麼大一筆錢,真蓋了這麼一條高速公路,對我們是否有益?對花東的發展是正面還負面?如同來自台東原住民部落的歌手胡德夫所說,擔心蘇花高沿線成為地皮炒家的樂園,「有一天,花東人會買不起花東的土地;蘇花高沿線經過六個族群,有一天,我們會找不到自己的家門。」我們需要的是「資源永續」,而不是「工程永續」,如何讓花東地區資源永續經營,提昇人民生活品質,應該是比建一條昂貴的高速公路來得迫切吧?

 

資料來源:商業周刊1008

台北的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的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一向是我所喜愛的,因為節目內容很多元化,主題又是常常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只是前幾天看到最近一期報導「搶救台灣龜」,裡頭內容讓人很心痛,覺得有必要再提出來,讓更多人參與討論。

        緣由是來自於一件很普遍的大陸漁船走私事件,只是所查獲的全是台灣土生土長的龜類,有中華鱉斑龜,還有保育類食蛇龜,這些動物是在運往中國的海路上被攔下來,牠們被運往中國當然不是為了當寵物飼養,而是被當成老饕的美食佳餚。參與救援的兩位中興大學研究生,辛苦的將這些保育類食蛇龜從金門帶回台灣收容,不過仍有部分食蛇龜因經歷盜賣者捕捉、運送不當及疾病感染,終究挨不住而死亡,如同文章中所說的:「每一個走私救援中,龜類的死亡率高達50%以上,當人們將龜類帶離家園的那一刻起,牠們就一步一步往死亡邁進。」多令人心痛的一段話,但是這還不是最糟糕的,因為其他的龜類都依照「走私進口」的防疫條例,被全面銷毀,這是很有爭議的,有爭議的不是法律本身,而是引用該條法律的適當性,因為明明就是本地的原生生物,並非由其他國家走私進口,引用該條法律是否恰當引發爭議?而且龜類在地球上屬於弱勢族群,一般歐美各國都會儘量加以收容,不過有關當局在接獲學術單位的疑慮後,仍然將近八百隻的中華鱉及斑龜,當成證物看待,直接放入冷凍庫「封存」,也難怪遭到學術界與愛龜人士的撻伐,如同本篇記者在採訪側記說到:「原本以為查緝走私,可以將這些龜從刀口下搶救下來,沒想到最後還是難逃一死,這種處理方式,跟把牠們拿去市場上賣掉吃掉有何不同呢?」如果說我們政府,不斷向國際環保團體聲稱,我們是注重環保生態的,我們是愛地球的,那為什麼不去思考這個問題,放他們一條生路?只因為他們不像食蛇龜重要嗎?還是只是嫌麻煩?我想到這幾年,日本政府藉科學研究之名,同意有限度開放捕鯨,引發各國保育團體嚴重不滿,日本政府所持的理由是,鯨魚數量已經比以前增加了許多 . . .,意思是說捉了幾百隻"研究"並不為過,我想很多人類還是學不會與大自然生物和平共舞吧!

台北的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