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燕子口是中橫公路上最精華的地方
那麼錐麓斷崖就是精華中最不可缺的部分
當人們驚艷於燕子口那鬼斧神工般的絕崖峭壁
殊不知對岸古道上那千巖萬壑的震撼更是一絕
直到今天 我的心靈仍隨著那峻偉的山崖澎湃不已
奇險哉 錐麓古道
提起錐麓古道,讓我憶起家父十多年前曾帶著家住花蓮的叔叔一同探訪,當時的古道尚未整修且處處斷恒殘壁,稱得上是驚心動魄。後來在中視「台灣古道誌」節目,透過畫面清楚見識到古道上斷崖幽谷的巍峨氣勢,更令人產生敬畏之心。這條古道在日治時期是合歡越嶺道的一部份,橫切過太魯閣峽谷慈母橋經九曲洞至燕子口路段上方之錐麓大斷崖,其高度約在海拔750公尺至780公尺之間,最高點落於780公尺的錐麓大斷崖,距離底下立霧溪谷約落差500公尺,由此向下俯瞰太魯閣峽谷不但壯觀而且驚險,也是合歡越嶺道上保存較完整的一段。當年日本人強徵太魯閣族人以人工開鑿的方式,在近乎垂直的峭壁懸崖上興建古道,不知留下多少原住民心酸血淚史。今日古道上所遺留下部落遺址、駐在所遺址、紀念碑、石刻觀音等都極具歷史價值,也難怪太魯閣國家公園會將這裡編列為區域內唯一的「史蹟保存區」(註),今日有緣趁著重新開放之際,趕來一探究竟,感受一下這條充滿傳奇的古道。
第一天來到天祥已是中午,於天主堂安頓好行李之後,驅車前往白楊步道一遊。記得這地方小時候來過,當年覺得步道長度很長,經過的山洞多達20幾個,是台電當年為了蓋水力發電廠而修築的聯外道路,後來因為水壩興建對景觀影響過大,遭專家學者強烈反對而放棄。現今的白楊步道因多年來路基及山洞不斷崩塌損毀,加上長期維護不易,路程已大為縮短一半,山洞也減少為9座,僅保留部分精華區。以當年人定勝天之姿強行興建之浩大工程,在時光歲月的流逝中也漸漸被大自然慢慢回收,畢竟在自然的力量下人類是渺小的,那原本不屬於人類佔有的地方就讓它回歸一切吧!
如天龍高掛天邊的白楊瀑布
白楊步道自然景觀美得難以抗拒 即使今日白楊步道可行走的距離已大為縮減,不過老天爺仍然眷顧這群喜愛大自然的人們,留下巉巖飛瀑、水濂洞等世界級景觀,來過一趟保證會有許多驚喜,期待更多有緣人前來領受大自然的巧奪天工、自然之美。
山洞多是我對白楊步道的印象
步道上騎乘機車巡邏的清潔人員
傍晚回到天祥,大夥意猶未盡,趁著天色未暗先到附近祥德寺走走。站在普渡橋上遠眺對山最引人注目的建築就是「天峯塔」,此塔有一典故,話說當年開鑿中橫公路時屢遇困難,於是高僧廣興和尚慈發宏願結廬於山巔駐錫,祈福工程得以順利,後來中橫開通後人們為感念廣興和尚,於是在結廬原址上興建八角寶塔紀念。現今寶塔供奉地藏菩薩,有兩個迴旋梯可登上寶塔高處,站在塔頂俯瞰四周景緻秀麗,一旁大雄寶殿白色建築莊嚴典雅、氣宇非凡,門外廣場還有一尊巨大的地藏菩薩,高度約36公尺堪稱為世上最大的地藏菩薩。值得一提是當我接近地藏菩薩為其準備拍照時,一道彩虹突然乍現於菩薩面前,有如上個月去花蓮鯉魚潭,恰巧目睹天降隕石般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相信這是個好兆頭。
宏偉的祥德寺大雄寶殿
晚間住宿於天祥天主堂,裡頭房間簡潔舒適,價格也很便宜。這次多虧小黑大哥還有賴大哥為我們張羅伙食,還特地從南方澳帶來鮮魚煮成魚湯,讓這頓澎湃的晚餐得以完全感受到大哥們的照顧,今天雖是第一次見面,卻也不再陌生。晚餐期間接獲消息傳出有5名山友在錐麓古道上遭遇虎頭蜂襲擊,此時每人心中大感不妙,因為那裡正是明天預定的行程啊!風起雲湧、山雨欲來是我當時的心情寫照,畢竟曾被虎頭蜂吻過的經驗使我有些顧忌,不過突然想起今天的彩虹,是不是菩薩願意帶領我們渡過難關呢?既來之則安之,忐忑不安的心逐漸慢慢縮小,最後藏在腳底下不再出現。
經過一夜好眠,次日清晨的朦朧透露出乾淨的白光,山的輪廓更顯巍峨,感覺有一股神秘安定的力量,山嵐隨著輕風在山谷間的遊蕩,緩慢尋找回家的路,沒錯我們是在群山庇祐下的天祥,相信清晨的美景會讓今天更有活力。
山嵐輕輕飄蕩,慢慢尋找回家的路
用過早餐後搭車前往慈母橋登山口,登山口在涼亭後方,這裡設有國家公園「入園許可證收集箱」,尋找應該不難。由登山口沿著立霧溪支流「荖西溪」溯溪而行,透著潔白晶瑩的大理石岩層不時交錯於河床溪谷,清晰的褶皺紋理如彩繪般刻畫於岩石表面,直直斜斜與曲折的線條,也許是造物者刻意的時裝搭配,在碧綠溪流的陪襯下,構成一幅令人目不暇給的完美藝術。
大自然的藝術殿堂,瞧這位大哥拍得起勁
荖西溪畔透著潔白晶瑩的大理石
欣賞完溪谷後路徑開始轉而向上,由溯溪開始爬山,山路原始但大致還算好走,經過幾處高繞及崩塌地皆有繩索確保。途中會遇見古道上第一座山洞,這山洞洞口很大,甚至連中型巴士都可以進出,這麼寬敞的山洞出現在這有些意外,很難想像我們剛才走的還是狹小的山路,是否真的以前日治時期的古道寬度就是如此?還是這山洞是後來擴建的?心中不免充滿疑問。
古道上遇到第一座山洞,大到可以塞入中型巴士
接著我們走入山壁,視野豁然開朗,立霧溪峽谷那絕壑陡崖透露著肌理嶙峋的堅毅,而千仞絕壁下是那潺潺的溪流在兩壁夾縫中彷彿自在蜿蜒著,原來看似柔情的溪水就連剛毅冷肅的岩石也不得阻擋,大自然的奧妙就是如此。在這裡清楚看到古道是沿著幾近垂直的山壁硬鑿出一塊可供通行的空間,在當時是不可能使用電鑽這類機具,對於當年人工修築古道的艱辛由此可見,實在令人敬佩。
肌理嶙峋的陡崖
幾近垂直的山壁上開鑿出古道,實在令人敬佩
沿途較為危險的路段皆有繩索或木棧道
走了4.7k來到錐麓駐在所遺址,當年的建築物早已不復存在,僅留一塊空地可供山友休息。今天來的隊伍除了我們還有另外一隊山友,而且很湊巧他們跟領隊小黑大哥也熟識。這條古道目前實施總量管制,平常開放人數48人、例假日72人,要事先跟太管處申請核可才能進入,所以能夠在這裡遇到友人也算是機緣。
離開錐麓駐在所眼前出現一片山壁,山壁上有一條猶如細絲的橫切,那正是我們今天會經過的古道,不過在此之前還要先穿上雨衣,艷陽高照的大熱天為何要穿雨衣?相信會有人這麼問,當然是為了防範虎頭蜂的侵襲,因為已經有一兩隻警戒蜂出現,而且昨天出事的地點就是在5k附近,所以大家先把雨衣包得緊緊的,連手套毛巾都準備好了,希望趕快離開危險區域。
山壁上猶如細絲的古道
大熱天穿雨衣稱不上享受,但為了防範虎頭蜂也不得如此
由上往下望中橫公路上奔馳的汽車
接近7.7k斷崖駐在所前有一座日本人墳墓,當年「太魯閣事件」爆發後,日本人以優勢武力進入太魯閣地區,為控制原住民,在太魯閣地區共設立42處警察駐在所,並負責孩童教育工作,以達到長期撫育及監督的目的。不過因日本人對原住民施行高壓統治,所以與原住民不斷有零星衝突發生,也讓台灣多了許多日本冤魂,這座墓碑是最好證明。
日本人墓碑,上面日文刻痕仍清晰可辨
斷崖駐在所遺址,感覺腹地比錐麓駐在所還大
由斷崖駐在所到巴達剛駐在所這一段,錐麓古道最驚險壯闊的場景在此一覽無遺,垂直的下方是落差約500公尺的立霧溪及中橫公路,很難想像那是昨天行駛過的地方,今天卻站在它上方岩壁俯瞰中橫最精采的場景,望著對岸拔起擎天傲立之姿的巉巖,腳底下肅穆逼人的深淵幽谷,如此的瑰麗壯闊的氣度無法用相機或言語表達,只能親臨感受別無它法。
錐麓古道上驚險壯闊的場景
古道上著名的「鷹嘴」地形
站立於古道斷崖別有一番滋味
山壁上的石洞
石洞內的觀音菩薩
抵達「巴達岡二號橋」知道古道接近尾聲,日警曾在巴達剛設立大規模駐在所,裡頭有衛生所、番童教育所、宿泊招待所及俱樂部,目前僅剩下部分水泥地基及兩根駐在所水泥柱遺跡。
巴達岡二號橋
巴達剛駐在所門口水泥柱遺跡 由巴達剛續行下切溪谷,最後抵達新建落成的「錐麓吊橋」,過了吊橋就是燕子口,站在橋上望著下方淙淙立霧溪水,忍不住抬頭仰望上方來時之路,走過錐麓,用不一樣的腳步看中橫,看見台灣的山、台灣的美。
線條優美的錐麓吊橋,人聲鼎沸
後記一:早期錐麓古道從燕子口到對岸的登山口需要靠臨時搭建的便橋或流籠才能通行,交通十分不便。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這幾年整修錐麓古道全線,新建燕子口橫跨立霧溪之錐麓吊橋,並於危險性較高的區域加裝護欄或鐵鍊,並陸續完成各項路標指示、解說牌,於97年7月16日正式公告開放申請,是一條值得一遊的古道路線。
後記二:天祥天主堂 TEL:03-8691122 花蓮縣秀林鄉天祥33號 (4人套房NT$1400/間,另有通舖可洽詢)
註:依據行政院七十二年修正的國家公園法,「史蹟保存區」係指為保存重要史前遺跡、史後文化遺址,及有價值之歷代古蹟而劃定之地區,由國家進行長久規劃保存,禁止任意破壞。在其他區域劃分上尚有:
一、一般管制區。
二、遊憩區。
三、特別景觀區。
四、生態保護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