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心情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炎炎夏日,

殿堂裡的笑聲劃過每個寂靜的角落,

台北的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場五十年來最嚴重的水災,重創了台灣這塊美麗的寶島,這段期間許多難以抹滅的傷痕、許多故事發生的角落,都毫無保留的記載著。看到島內居民紛紛搶在第一時間內投入救災,無論是傳達訊息、動員人力及物資,都讓人無法置身事外,突然也開始擔心起基金會的孩子們,畢竟每一位都是我們的寶貝,身為基金會的一份子,有緣參與這次活動,我心懷感激。這次探訪主要地點在屏東,分別是「屏東縣來義鄉南和國小」及家住三地門的「陳以恩同學,南和國小多年來推行原住民傳統舞蹈教育不遺餘力,同時也是基金會長期贊助的對象,所以想藉著這個機會表達關懷之意。以恩同學是一位性情純樸敦厚的孩子,這次風災家園毀了,只能棲身在臨時收容中心,重建之路遙遠漫長,也許他和家人正需要大家的關懷與支持,所以即使冒著新流感疫情隨時爆發的危險,還是願意盡一己之心全力以赴。

行程首先拜訪南和國小,這裡是一處蒼翠有如桃花源般的山區部落,校園優美的環境讓人眼睛一亮。學生人數不多,一個年級約十來位學生,六個年級加起來不過七十幾位,舞蹈社約四十餘學生已佔了多數,如何讓各年齡層的孩子們一起登台表演,光這樣想就讓我由衷佩服了。與何校長促膝長談後發現校長是一位很用心經營的教育家,他為了要讓偏遠地區的孩子有更多學習機會,硬是在早上七點擠出一堂課幫學生輔導,想想都市裡的孩子可能才剛踏出門,他們卻已經在教室裡開始早自習了。不只這樣每天放學或假日,老師們還不辭辛勞義務為孩子們排練舞蹈,甚至全家一起帶來學校加油,在校長及老師們的努力下,學校舞蹈社口碑漸佳,獲得許多獎勵及演出的機會。何校長非常關心孩子的發展,偏遠地區的孩子因為環境較為封閉缺少刺激,容易有自卑心,所以帶孩子走出外面表演一方面可以增廣見聞,一方面可獲得各界的嘉許與鼓勵,對孩子有引導積極的正面作用,訪談間何校長不只一次提到品德教育的重要,很會跳舞但品行不好的學生他寧可不錄取,校長希望每一位參加舞蹈社的孩子都有一份榮譽感,並希望這份榮譽在離開校園後仍繼續蔓延,終究一生不會成為社會的負擔,對於校長的用心突然讓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教育無他,愛與示範」。

台北的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徐仁修的作品一向是我喜愛的,尤其是一系列「徐仁修的自然觀察與體驗」總能在文章的蛛絲馬跡中,找到作者對大自然的那份熱愛與執著,其中還包含著作者想要傳達的理念。在「荒野有歌」這本書裡,藉由一篇野地復活的觀察,看到大自然強韌且多樣的生命力。每一種植物在不同時期,在有限的空間裡,好似舞台劇裡輪番上場的演員,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當綠意盎然的野地看似顯得雜亂無章之時,就是自然界表現最生氣蓬勃的時候,只要用心觀察必能有所收穫。

在一篇與低海拔森林的懈詬中,作者描繪著油桐、相思樹、酸藤、蒲桃、忍冬、山黃梔等豐富多樣性植物是如何妝滿山林顏容,同時山徑旁各種昆蟲及斑蝶飛舞正訴說著森林裡旺盛的活力。當大冠鷲隨著溫暖的氣流騰空而起,林中各種生物及鳥類也不甘寂寞,共同譜出生命與自然和諧的樂章,那種感覺是我所熟悉的,唯有置身林中,才能對此有深深的體會。

接著作者介紹常被一般人所忽略的溼地是如何多采多姿,從水草植物,昆蟲蛙類,到眾多各種棲息鳥類,構成一股複雜的生態體系,每一物種皆有其特色,不但息息相關而且缺一不可,在作者敏銳的自然觀察紀錄下,我看到了富饒生動的沼澤迷人的一面。

「花蓮自然散記」這一部份,是以七星潭沿線的193公路為觀察範圍,記錄著防風林內的山大王–箕作氏攀木蜥蜴,還有眾多星天牛的棲息生態。防風林也是許多鳥類棲息的場所,無論是留鳥、迷鳥、過境鳥,都需要仰賴這片隱蔽的富饒之地。另外也提到防風林以外的曠野、河口,在作者細心描繪下,各種野生動、植物以各種型態出現,真實的感受就好像從我眼前發生過一樣。

最後兩個章節「牠們哪裡去了?」以及「荒村女童」的故事,點出作者對近年來逐漸消逝的童年記憶所抱持的隱憂,一個個原本美好豐富的生態體系逐漸瓦解,短視的人們禁不住金錢的誘惑及貪婪的自私,總以為今日所作所為是為了自己,也為了下一代過更好的生活,但事實的演變卻給了我們很大的思考空間。失去自然環境滋養長大的孩子,是否還有台灣人原有溫情與淳厚個性?失去家園生存的鳥兒,是否還有明天?失去大自然呵護的人們,是否還有健康的身體?當經濟與環境相衝突時,我們該用什麼角度去思考?人們對自然環境的改變是瞬間,但影響卻是永遠;我們有能力去改變,但沒有能力去修復我們所做的改變,這一點值得大家來關心。

作者:徐仁修/著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 2002年08月25日

 

關於徐仁修

1946年生於新竹,在芎林鄉下度過與大自然親密的童年生活。及長,向台灣的高山深谷深進,也向世界探險旅行,留下許多記錄。在60年代,台灣大自然開始受嚴重破壞時,率先發起保護大自然生態的呼籲,著手拍攝與記錄台灣大自然的原。同時,也從事自然教育,寫文章、出書,演講、開展覽,帶學生與孩子做自然觀與體驗。1995年發起成立荒野保護協會,匯聚更多力量來保護大自然。<資料來源:徐仁修個人網站http://www.ylib.com/author/shiou/>

 

台北的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是什麼顏色的呢?對於被海洋包圍的達悟人來說可能會有另一番詮釋。這是我最近研讀過的一本書,裡頭沒有炫麗與誇張的字眼,簡潔樸實的故事題材刻劃著海洋子民對於海洋鮮明的記憶。本書敘述作者對海的親身經歷,有耆老們藉著吟唱說故事抒發內心深處的智慧,有島上子民過去與現代不斷的衝突下所衍生的省思,還有海的波紋如何與人建立互信進而彼此理解,這一切對於未曾踏上蘭嶼無知的我,如同敲開了第一道磚,讓我對這個海洋所孕育的小島不再只是嚮往,而是發自內心的關心。

這本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卷「海的美麗與哀愁」記錄著海洋與達悟人的密切關係,千百個日子以來,人們需要海浪激發勇氣,需要海浪帶來豐富的漁獲,同時也需要海浪填滿記憶。第一篇「海浪的記憶」中,作者藉由一場突如其來如黑夜的惡靈所主導的驚天駭浪,船彷彿在激烈的波峰與波谷襲擊下被浪頭吞沒,每個人顧不得內心的恐懼奮勇划舟,最後在筋疲力竭時竟發現船又回到剛才出發的原點,這是大海給予的試煉,好讓海的子民認識她的樣子,同時也讓人們記住自己的勇敢與謙虛,這樣海才能認識你,海神才能聞得出你的體味。

第二篇「海洋的風」裡頭,作者形容他父親所吟唱的古調如波浪般的平穩,一波又一波宣洩老人家一生真實的寫照,浪末是存在的記憶,他的歌聲海浪聽得懂,卻被海洋的風帶走,因為年輕人聽不懂,唯有海洋的風才能傳達祖先的知識與過去的時光、過去的記憶與人的思念。當作著潛入海裡,海底的綺麗繽紛世界有如他的教室、教堂,海底甜美的魚兒是如此悠遊自在,蒸騰的喜悅常令他不自覺笑了起來,唯有懂得欣賞才能如此虔誠吧!

我覺得第四篇「千禧年的浪濤聲」是最感人的,出門在外的遊子在千禧年來臨時,回想著過去,記憶著父親的話,同時年邁的父親也因著思念遠方的兒子而哭泣。有一段話形容得貼切:「海像一張張無情的黑影日日淹沒感情的足跡,又像一波波的浪不歇息地翻開每天的思念在腦海。」後來兒子帶著思念回來了,換上潛水衣帶著魚槍到海底射魚,為了給父親那好久沒嚐到的新鮮魚湯及新鮮的魚。而父親在接受兒子遞送熱騰騰魚湯蒸氣的同時,也留下了老邁的淚水,如蒸騰兒子離開他老人家罪惡感的眼淚,像是孤兒般被人救濟的吃相。感動的父親開口謝謝兒子送給他魚吃,兒子在眼角中暗自落淚,心中吶喊著「別謝謝我,父親」。這是兒子與父親的一段獨白,年邁的父親如西方很低的夕陽,曾經碩壯的身軀如今已弱化腐朽,再也無法出海抓新鮮的魚吃,唯一的寄託就是兒子的依靠。當兒子短暫停留後再次離開故鄉,老人不說一句話,蹲坐在地上揮揮僵硬乾枯的手掌說:「我走不到機場,對不起,從我膝蓋出生的兒子。」那是抱持多大的無奈與痛苦啊!當浪濤拍岸激起白色的泡沫,正是老人家日夜的歌聲與哽咽的泣聲,當浪濤歸於平靜的時候,那是汪洋在調節他老人家思念兒孫的心情,兒子明白父親的心情,同樣的思念及感傷也隨著太平洋的波浪起伏,長存於海洋記憶中。

在第一卷其他篇幅中,訴說著達悟人對祖先的的尊敬,對傳統的堅持,對海的謙卑,與自然和平共存。傳統的達悟男人內心深處,親手建造一艘拼板舟,將屋前庭院曬滿飛魚,與鬼頭刀魚周旋鬥智,下海潛水射大魚是證明自己在族人間的地位,但是達悟人不會藉此炫耀,他們相信這一切功勞歸於海神及祖靈的庇祐,他們是海洋育孕出來的子民,其文化不可抹滅。

第二卷主題為「想念島上的親人」,裡頭記錄著島上發生的人物事蹟,在「我的父親」這篇文章裡,敘述著老人藉著看海「期待」歸行的船隻,同時感受過去生命力的存在。年老的父親不願相信兒子離開家鄉的事實,如迷失中的孩子找尋父親的下落,無情的打擊是頓失依靠的失落,唯有兒子的孝心才能化解父親的傷痛,讓古老的吟唱再次迴繞在喜悅之中。「上帝的年輕天使」敘述夏曼‧阿泰雁在人生最後一趟潛泳,欣賞到魚兒在繽紛海底裡曼波舞姿而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樂,最後將自己的靈魂遺留在海洋深處,這恐怕是沒潛過水的人們所無法想像的。其他章節還有敘述堅持傳統的達悟人,在現代文明的價值衝擊下如何受到影響?受過漢化的年輕族人已不認識祖先留下的海,同樣的海也不認得他們的體味,有些人在現代化的洪流中慢慢迷失自己,也有人沉浸於與祖先共榮的智慧裡。而另一方面族人的智慧與文化也隨著耆老們的離開而逐漸消失,如同蘭嶼週邊逐漸枯竭的海洋資源。本書作者夏曼.藍波安是少數能夠牽引傳統和現代化橋樑之人,他生活在大海的殿堂,聆聽長者的教導,懂得老人的心聲,唯一不同的是他用電腦和筆取代手握的魚槍,繼續延續達悟族人的文化生命,這是值得尊敬的。

後記:夏曼.藍波安曾在書中敘述40歲以後的他深夜獨自划向外海捕魚,夜裡的寧靜空間及期待飛魚衝網的聲音,令他感到無比享受,原來要實現夢想的就是要靜靜的享受這一刻的寧靜,重新擁抱人與大海的平等關係…,這讓我想起有時獨自一人在山林中遊走,不是也是在尋找這份寧靜的感覺嗎?人能夠自主的為自己闢出類似這種的空間盡情享受也是一種奢侈的幸福,我想很多獨步山林的前輩們也有同樣的感覺吧?突然我能夠了解作者的心情,期待更多人能夠閱讀這本好書。

作者:夏曼‧藍波安/著

出版社:聯合文學

出版日期:2002年07月09日

 

台北的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有人問我,哪一本書看過之後會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我會說這本書。

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喜歡待在山裡?我會說「看過這本書就會了解我」。

我不很特別,記得從小學就開始就跟著大人們一起爬山,在懵懵懂懂的年紀裡,對山沒有太多感覺,只有漫長的山路、陡坡、無數假山頭、還有那顆三角點。也許是聽慣了大人們談天說地,也許是行進中盡量放空自己的腦袋,跟著大人們的腳步,竟然也不覺得無聊,當然接下來酸痛個兩三天也無可避免。不過當爬山漸漸成為一種習慣,對山林也產生一種莫名的好感,每當忙碌+壓力充斥著我的生活,走入山林尋求解脫似乎已成為生命中的一環。我想念在山林中遊蕩的感覺,它讓人感覺很熟悉,彷彿有人在我耳邊輕輕呼喚,指引我的方向。

當我第一次看過「永遠的山」這本書,我感到無比震撼,那彷彿是我心靈深處的寫照。它打破了以往介紹台灣山脈的印象,因為它是一部散文遊記,從排雲起居、原始闊葉林獨訪、觀高望遠、八通關、秀姑坪、瓦拉米步道、布農族文化等等…都有深入的涉獵。作者陳列先生文學涵養極佳,對自然觀察敏銳,寫出來的文章別具特色,深深打動人心,裡頭也有許多作者的想法與我不謀而合。其中有幾段話覺得很深遠,我在這裡引用書中的片段與大家分享:「…讓那些真正愛山的人在一步一步的辛苦跋涉途中,培養觀察力、親近感和體貼心。真正的欣賞和領會是要經過沉澱的,而不在於越過多少表面的距離或搶攻幾座山頭。」 「我們應該經常去看大自然中許許多多比任何人類所創造出來的東西還要美麗的東西,包括山、水、岩石、樹林、草葉、鳥的形貌、色澤、氣味,面對它們靜靜沈思,讓我們面對自己,也讓我們重建與大自然的關係,讓我們看到山就是山,永遠的山」。

台灣山巒之美在於它的型態多變,誰說山都長得都一樣呢?明天又將是美好的一天,因為我即將動身進入深山,用心感受自然的洗禮,相信許多美好的事物是值得期待的,也期待有更多朋友能夠感受到這片土地的可愛。

 

書名:永遠的山

作者:陳列/著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日期:1998年02月01日

台北的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個女人看到因戰爭和貧窮受苦的人

向神抗議:「您為什麼不為他們做些什麼?」

神回答:「我不是派你去了嗎?」

這個開場白是「雨啊!請你到非洲」書裡的一段話,也許可以解釋為何地球上每個黑暗的角落,總有一群人願意默默付出,用自己的力量讓愛發光發熱。其微薄的力量如同天上派下來的使者,讓貧苦的人民有了一絲希望。

本書為韓國資深演員金惠子女士所著,回溯1992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金女士參加了世界展望會非洲訪問團,親眼見識了這塊黑色大地,並為這裡的孩童留下無助的眼淚,其後又陸續幾年深入世界各地貧窮角落,藉由媒體的力量將見證公諸於世。在這本書中,人類生命竟是如此脆弱,彷彿是風中的殘燭,雖然國際間不斷有慈善團體伸出援手,但畢竟是杯水車薪,太多人無法躲過貧窮和死亡的威脅,尤其婦女和小孩更是受害嚴重。每當看過這本書,心中滋味總是百般交集,這個世界上有一部份的人生活太好,過著衣食無虞甚至奢華的生活,但還有另一部份的人,在死神的威脅下喘息著,隨時接受著因戰亂、疾病、飢餓所帶來的痛苦,生命的意義對他們而言只限於存活吧?這個世界就是如此,而悲劇仍不斷地上演著,如同最近肯亞的暴動,又為不幸的暴力再添一筆。很多人安逸慣了,無法想像在另一個世界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這本書既是手札也是回憶錄,真實而不失焦,無疑是希望喚醒更多人付出關心,並慷慨解囊,給他們活下去的希望,同時也讓我們有更多自省的空間。

提起非洲,就聯想到「上帝也瘋狂」這部電影裡的場景,但事實上更像這部電影的名字。非洲有許多貧窮國家,人民生活費一天不到1美元,不少卻蘊藏著豐富的礦藏,或曾有過繁榮的過去,為何今天會變成這樣?人類的貪婪與氣候變遷佔很大的因素,而氣候變遷又與人類破壞環境脫不了關係。舉例像「獅子山」這個擁有美麗鑽石的國度,長達十年的內戰卻拖垮了這個國家,為了搶奪珍貴的礦藏,政府軍與反抗軍鬧得不可開交,連鄰國也為了自身利益加入戰局,讓人民在無數戰亂中被迫離開。同時長期的戰爭也腐蝕著人心,當手中的武器成為威嚇與權力的象徵,殺人手法只會越來越殘暴,連兒童也捲入為童兵,成為新的殺人機器,或成為勞役的對象。另外像「盧安達」這個國家,原本擁有美麗的湖泊與良田,獨立後卻因種族衝突,演變成全面性的大屠殺,民族彼此間相互報復,最後誰也沒佔到好處,無辜的只有人民。和許多經歷戰亂的國家一樣,雖然暫時停火,但戰爭的後遺症還是無法在短期內復原,街上到處是沒有家的遊民,失去親人的孤兒,受迫害的寡婦,還有被砍斷手腳四肢不全的人,在惡劣的環境中討著生活。

除了非洲,還有其他國家地區,像孟加拉、印度、伊拉克、阿富汗、巴勒斯坦等等,也存在許多問題,如童工問題、女性人權的剝奪、居住及衛生環境惡劣、毒品、戰爭與恐怖攻擊的威脅…,也許有人覺得這些問題連一個國家都解決不了,我們又能夠做些什麼呢?其實我們能給的是他們足夠生存的力量,像嚴重飢荒的非洲南部地區,如果沒有國際社會的援助,幾個月內大約會有1400萬人陷入飢餓或死亡邊緣,但只要7塊錢,就能購買防止孩子因腹瀉而死的口腔水(由鹽、糖、水組成)。只要24元,就能提供足量的維生素A,防止一個人因營養不良而失明。只要340元就能讓一名兒童1天2餐維持一個月。另外約3350元就可提供一家六口半年的糧食。在那裡需要糧食及乾淨的飲水,可供遮蔽的衣物及毯子,足夠的醫療資源,還有衛生條件的改善,唯有各界的捐助才能應付這一切。

當戰爭尚未爆發,人類無法想像戰爭的可怕;

當災害還未降臨,人類無法預期損失會有多少;

當求救的聲音一再被忽略,我們無法了解生命的本質;

當受苦的孩子承擔大人的罪,大人為何還要剝奪他們的未來?

書上有一句話說:「世界上最長的距離,就是從頭腦到胸懷的路程,因為有些人需要一輩子」,就讓這本書打開心靈之窗吧,雖然不太適合在過年歡愉的氣氛中閱讀,但每次閱讀後總會有一種莫名的感受,下次聽說有人願意到非洲去奉獻,我想我也能夠慢慢體會了。

台北的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上星期參加公司二天一夜的部門旅遊,遊走於新竹與苗栗之間,晚上無意間在原視頻道上,剛好看到胡德夫老師的專訪,同時也聆聽到好幾首樂曲,不過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節目結束時所合唱的這首「美麗島」。

這首由陳秀喜作詩,梁景峰改寫,再由李雙澤譜出的曲子,經過胡老師感性且不受拘束的唱腔,霎時讓人沉浸其中,詞與曲竟是如此和諧,尤其是歌詞中,完全顯露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對祖先的尊敬、緬懷過去、珍惜現在,以及對未來的期許。如果我們能夠將這首歌的歷史包袱放下,抹去彼此間不同型態的色彩,讓歌曲回到最原始的純真,用心去感受這塊可愛的寶島,你將會發現伊甸園不會在美國、歐洲或世界上其他國家,它始終在這裡,是我的故鄉,也我的最愛。

美麗島  曲:李雙澤 詞:陳秀喜、梁景峰改寫 

台北的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首歌是我在合唱團去年所教唱的一首歌,相較於其他樂曲,我對這首歌獨有深刻的感觸,也許是它旋律優美,也許是詞達心扉,每當心情徬徨不安時,總會不知不覺地想起這首歌,藉由歌曲的傳遞,讓心靈有所依靠,如同在廟裡虔誠燒香跪拜的人們,祈求神明的庇祐,消災解厄,安撫內在紛擾不安的心。我雖然不是基督徒,但仍願意將這首歌分享出來,不求其他,只希望我的朋友們都能夠安然度過生命中每一處瓶頸。當一個人軟弱的時候,也別忘了有人願意為你禱告,你其實並不孤單。

歌詞

一、有時候你禱告,感到力量用盡,

  流眼淚好像下雨,終日不停;

         主關心祂也瞭解你能忍受多少,

  祂邀別人懇切為你禱告。

(副歌)有人在為你禱告,有人在為你禱告,

    當你覺得寂寞孤單,你的心將要破碎,

    要記得有人在為你禱告。

二、是否你正處在狂風暴雨之中,

  你的心支離破碎,疲倦失意,

  別絕望這個時候有人為你禱告,

  平安喜樂將要進入你心。

如果你對這首歌有意思,不仿連結以下網站聽聽看

http://www.love1000k.com/program_4/2000_8.htm

 

 

 

 

台北的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06 Sun 2007 08:17
  • 思念

思念像一陣風 掃過我孤寂的心

穿越腦門星空 將思緒帶向遙遠

 

思念像一幅畫 躲藏著深邃的夢境

任憑隨手塗鴉 掩不住內心的秘密

 

思念有如藤蔓 每當夜深人靜時

它總會悄悄蔓延 佔據每顆軟弱的心

 

噢!

思念到底是什麼

是酸甜苦辣的滋味

是生命中的調味劑

 

今夜

藉由對一個人的思念

感覺彼此的距離好近

但影像卻是如此模糊

似乎時空的距離

正考驗我的意志

 

我願

帶著那顆坎坷不安的心

羽化成為一隻飛鳥

緩緩飛向天空

飛向你的世界

台北的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