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雪
光陰如梭,轉眼間春天的氣息襲捲了五月山林,
潔白的花朵,迫不及待的想要搶佔枝葉上每一處有利的位置,
只為五月裡的油桐添上一身輕柔的白紗,為大地作嫁。
當春天的微風緩緩撥弄著樹梢,讓沙沙的聲響,隨著風一起歌唱,
雪白的花朵啊,你也不甘寂寞的跑來參一腳,
灑下片片白白朵朵,奔向春風的懷抱,
只為大地編織了一場繽紛的五月雪。
只可惜你不是芒花的種子,無法飄洋過海,
只能隨著輕風落下,依偎在母親身旁,
為大地鋪上了一層雪亮的地毯,
讓美麗無限延伸。
平溪的五月雪正緩緩的飄流著,雖不若其他地方大雪恣意紛飛,不過倒也像是羞澀般純潔的少女,輕輕地落下那片片柔白的雪花,我有緣在這個月內第二次來到這裡,也算是慶幸。今天的行程,是要探訪平溪三尖之二–【薯榔尖及石筍尖】,登山難易指數★★☆☆☆。這是我首次跟隨此次主辦的登山團體。今天的人數陣容龐大,約三十餘人,大概是因為行程免費完全自理,所以吸引了不少和我一樣首次參加的夥伴。
上午8點在木柵集合後,搭乘8:20開往平溪的16號台北客運,一夥人將平時載客量稀少的班車擠爆到不行,由木柵到平溪要三段票共45元車資,如果是搭乘捷運來的朋友,建議可以先刷悠遊卡,才有一段票的折扣唷!隨著班車緩緩啟動,將我們帶離那吵雜的水泥叢林,來到有青山綠水的自然環境,那才是我所嚮往的田地,心情不由得舒暢了起來。在一坑口下車時,司機先生不時對我們這群境外飛來的候鳥,頻頻微笑致意,相信有他的祝福會讓今天的行程更順利,果然今天早上原本灰濛濛的天氣,此時也漸漸撥雲見日,露出陽光燦爛的微笑,讓我對今天的行程更有信心。
根據資料薯榔尖有兩條較為人知的登山步道,其中由一坑口出發的路線較為原始,也頗富野趣,上山的路徑似乎是一路向上攀蜒,還好因為人多走走停停,整個隊伍速度並不算快,有的是機會跟前後的山友聊天,雖是第一次碰面,不過樂山的朋友,總有彼此共同的話題。山徑兩旁有許多不知名的植物,等待有緣人相識,隊伍裡頭有一位荒野保護協會的大姊,不時在一旁講解,讓最近開始有興趣研究植物的我受益良多,只不過後來竟然忘了留下彼此聯絡方式,實在有些可惜,畢竟在偶然的際遇裡認識到貴人,是一種福氣,我竟如此不懂珍惜。
終於花費一小時左右順利登上薯榔尖(標高622M),山頂視野雖部分受雜草影響,但大致仍可環看群山,也見著那一粒粒黏貼在山巒下的樓房,可惜手上並沒有空照圖,不然應該會對這裡地貌了解更多。接著我們往二坑口的方向下山,這裡石階步道看似高級,但顯得過度人工修築,無法融入山林的懷抱,感覺總是有些乏味,部分石階設計也不太理想,頂著大太陽加上無遮蔽,若不是要走石筍尖,我倒是蠻想原路走回去。
下來之後與菁桐古道相接,想起去年10月曾路過這裡,接著過小橋來到石筍尖登山口,我們在此先行用餐休息,此時不知是哪位大哥把西瓜背了上來,當場切開與大家分享,真是佩服這位大哥如此用心,雖然只是萍水相逢,但仍是滿心感謝。乾糧果腹後延著筆直的石階步道開始前進,聽說光是這兩尖附近的石階,就花費掉5000萬工程代價,雖不知數據是否真實,不過一條再好的步道,如果沒有遊客捧場,也是沒有意義,所以還是需要我們去給它踩一踩,以免生了青苔。石階步道的盡頭開始恢復為陡峭的登山小徑,沿途設有簡易繩索,攀爬時記得手腳並用,莫約半小時就可登上石筍尖,山頂視野遼闊無遮蔽,可遙望慈母峰、峰頭尖一帶,這裡的山頭枝枝豎立,造型奇特稜角有形,平溪美景盡收眼底。比較特別的是山頂有一座石椅,山友們喜歡稱它為龍椅,體態輕盈的朋友坐起來會比較舒適。當我坐在石椅上,俯瞰著遼闊之大地,山川景緻在眼前展開,心中竟是如此怡然平靜,帝力與我何有哉!
下山由往三坑山‧汐平古道的岔路下山,這裡路徑還算不錯,兩旁的樹蔭讓我們曬不到什麼太陽,也有繩索可供支撐,輕鬆下山遇水泥路面,路旁有一座古老土地公廟,由外牆石砌及表面斑痕,可判斷出時間應該久遠,後人貼心地在上面加蓋鐵皮,以免古廟遭受雨水侵蝕,希望能夠長久保存,畢竟像這樣古色古香兼淳樸的小廟正日漸消逝中,需要世人加以保存。慢慢往山下移動,溪谷漸漸開闊讓視野更廣了,巧遇2隻藍鵲在樹林間嬉戲,紅嘴黑頭身披藍色衣衫,加上那隻比身體長且黑白相間的尾巴,似乎已成為牠的正字標誌,這年頭遇到他們的機會好像越來越多了,應該值得慶幸吧!小路盡頭遇平溪鐵路,穿越鐵路左轉往平溪方向,步行到此行程也接近尾聲,不過時間尚早感覺意猶未竟,所以另有打算,和新認識的夥伴們吃了期待已久的豆花後告別,接著走向今天第二個行程–東勢格越嶺古道,會來這裡是因為上一次由平溪中央尖下來後,剛好就是接這條古道,不過當時並不清楚這條路徑為何?後來是看了前輩在網路上刊登的資料,才知道這是一條早期東勢格與平溪居民往來相通的古道,古道起點可由平溪國中附近往孝子山群峰之停車場或平溪國中對面(106縣道61公里處)石階步道上山,接上步道後,前半段古道是沿著舊運煤軌道而行,路面經過整修並鋪滿碎石子,坡度平緩且平坦好走,加上兩旁綠意盎然,走來格外舒服。因為這一段沿著瓜寮坑溪而行,所以也有人稱它為瓜寮坑溪步道。路途上有些許油桐落花,恰似為步道鋪上白色地毯,途中遇到一些迎面而來的遊客,應該是稍早在這附近爬山的吧?這裡的山頭可多著呢,而且彼此路徑互相牽連,想走完全程恐怕非一日可及。此次重返感覺這裡路標變多了,還豎立了詳盡的步道路線圖供遊客參考,可見地方對這裡發展的用心。不久見右邊岔路向下探去直達溪底,有一處攔砂壩,潭水碧綠清澈,魚兒悠遊其中,不時看到苦花在水中閃閃發亮,心想閒暇時很適合來此觀魚,然後什麼事情都不做,只是靜靜享受這山林間的靜謐。休息片刻告別水潭,返回步道繼續前進,見到左邊一條向上岔路,那是上次由中央尖下來的登山口,步道再過去的就是未知的旅程,跟著地圖摸索前進,看到早期礦坑遺址,包括舊石牆、廢棄房舍、礦坑口,礦坑口前面還擺了幾張長椅,而坑道裡頭則是積滿了水,不時還聽得到湧泉流動的聲音,在寂靜的空間裡,感覺頗為詭異。礦坑口附近還有一條向上石階,上面佈滿青苔,應該很久沒人走了,不知通往何處?另外還有一座獨木橋橫跨於溪流,看來表面滑溜頗為驚險,應該不會有人願意過橋。還好還有一座堅固的水泥橋帶我過溪,接著步道轉為上坡,不一會聽到水流聲,是一條潺潺而流的小溪,小溪兩岸各有一座土地公廟遙遙相望,土地公廟如同之前所遇見的一般淳樸,在這麼近的距離同時有兩座土地公廟畢竟不多,相信神明的庇祐是先民們所仰賴的生活支柱。土地公廟再過去盡是原始小徑,附近竹林鬱綠青翠,幽然古道氣息不斷,本來還想獨自悠游於這片無人打擾的密境,不過眼看時間已晚,太陽逐漸西沈,我還得趕班車,只好暫時告別,期待有緣再來一探究竟。回程趕路,只花了二十分鐘就回到106縣道,等待公車的空檔,將相機裡的照片逐一點閱,如同是一篇篇精采的手札,在回憶的過程中總會讓人覺得富有,人生何嘗不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