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一個讓人馬上聯想到溫泉的鄉鎮,位於苗栗縣東南方,東依大霸尖山與新竹縣相連,南以大雪山與台中縣為界;西與大湖鄉、卓蘭鎮為鄰;北接獅潭鄉、南庄鄉,總面積614.5127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三分之一,人口約5600人,其中三分之二為泰雅族群。今天來到這裡,除了泡泡溫泉之外,還有一個主要任務,就是攀登泰安水雲三星(註一)之首–虎山。虎山–又名虎子山、虎頭山,標高1492公尺,山頂立有三等三角點一座,因形如臥虎而聞名,山勢險峻,屬於裸巖峭壁,由於遠古造山運動所致,山稜斷裂形成狹谷,地形惡劣,攀登難易指數 ★★★☆☆
(註一):水雲三星分別指「虎子山(虎)1492M」、「上島山(鳳)1437M」、「橫龍山(龍)1318M」
早上坐上夥伴的車由台北出發,一路上高速公路走走停停,看看時間,8點不到就開始塞車了,只能怪天氣太好,讓悶壞許久的都市人趕緊往外跑。好不容易下了苗栗交流道,接上72快速道路,抵台3線右轉往汶水,在7-11便利商店門口遇大批重機騎士正在休息,沒多久又見另外十幾輛重機呼嘯而過,今天這條路上可真是熱鬧啊!循著7-11對面苗56號道路抵達泰安,將車輛停妥在警光山莊下方的泰安溫泉停車場,整裝出發時已過了10點。今天來到這裡算是有點晚了,雖說路程正常來回約5小時,但那也是在體能狀況極佳的時候才辦得到吧?此時停車場週邊正在整建,我猜以後這裡可能會設立一座遊客中心。其實由這裡就可以見到虎山的身影,觀其外觀果然如資料所言–山勢險峻,有點挑戰性。不過抱持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也就泰然處之了。
剛開始順著小石子路面行走,有著滿月園步道的影子,途中經過攔沙壩,見壩水清澈,汩汩而流,壩頂成潭沁人心脾,看了真是舒服。小石子路盡頭是水雲吊橋,橫跨於汶水溪,由橋上看溪底明顯經過整治,這年頭台灣不管是大大小小的溪流,都看得到人為整治過後的痕跡,台灣的土地廣泛分佈於崇高峻嶺之中,每年颱風或豪雨季節,都會對河川附近的居民造成生命財產威脅,所以整治河川似乎已成為一件天經地義的事,只不過若不持續加強上游河川地的水土保持,任由人為開墾破壞林相,我想再多的工程也是徒勞無功的。而且整治過後的河川,地貌及環境都會改變,是否會影響原生物種的生存空間,也是值得深思的。過了吊橋遇木棧階梯向上,這段規劃好的路線主要是方便遊客前往水雲瀑布,對於要爬虎山的我們只是路程中的一小段,不過的確幫我們省卻了一些時間。不久遇到岔路口,依指標取左往虎山方向,開始進入原始林區,這裡分佈著廣泛的櫸木林(註二),櫸木質地堅硬,也是製造槍托的好材料,聽說日據時代日本人對這地區的戰略物資十分重視。沿著緩緩而上的山徑,四周幾乎被櫸木所包圍著,心想如果深秋來到這,這裡櫸葉變色的盛況應該不輸給北插天山吧? 另外這裡的藤類也很發達,沿途看到許多藤類植物攀附在樹枝上,甚至早已錯綜複雜連成一片,不少藤枝都比我的手臂來得粗大,而且韌性十足,令人嘆為觀止。而地上不時有血藤落花,不過大部分都開在上頭很高的地方,不易觀察,只能從落花的分佈判斷應該為數不少。除此之外,山徑兩旁長滿了一種葉面紫紅色條紋的小草,經過朋友協助得知是「紫背鴨跖草」(註三),這種小草在這裡隨處可見,遠看就好像是鋪上了一層紫色地毯。
(註二):櫸木,榆科,木材質地堅硬強韌,鉋光後有油腊感覺,像塗過雞油似,故稱俗稱「雞油」,木質堅硬帶韌性,可做農具、牛車輪等多種用途,木材耐水泡不易龜裂,所以常做成木碗、茶盤等多與水份接觸的日常用具。參考網站:
http://www.yaps.ttct.edu.tw/plant/gi%20tree.htm
(註三):紫背鴨跖草,屬於外來種,鴨跖草科,原產地墨西哥,莖呈蔓性,能匍匐地面生長,莖節易發根。葉長卵形,互生,葉端尖,葉面平滑銀灰色,有金屬般光澤,中肋,葉緣、葉背為紫紅色,成株開紫紅色花。資料來源:http://www.inmjh.kh.edu.tw/04schoolsight/inmplant/Plant/051-060/060.htm
中午經過一處水量枯竭的溪谷地,我們在此休息一番,聽說接下來就是好漢坡了。果然前方的路才剛開始就轉為陡上,接著繩索也出現了,這條好漢坡似乎比加里山來得長遠,果然是磨練人類心智的好地方,還好夥伴們並不打算在這裡趕時間,所以走來還算勝任。就在與好漢坡搏鬥之時,突然出現兩隻不知名的巨蜂也來參一角,稱他們為「巨蜂」並不為過,體型有如虎頭蜂般大小,腰圍比我的拇指還粗,全身為褐色,最明顯的特徵是尾端底部呈現鮮黃色的圓圈,拍動翅膀的聲音如同轟炸機般隆隆作響,令人頭皮發麻,趕緊觀察動靜後低身迅速離開,心想時序已經進入春天,接下來遇到毒蜂的機會將會大增,還是小心一點,不可掉以輕心。另外這裡的鳥類頗為豐富,在樹林中不時聽到鳥囀的聲音,還有牠們在枝葉間穿梭的身影,根據資料這裡有數種鳥類,包括綠繡眼、白耳畫眉、冠羽畫眉、台灣噪眉、五色鳥、台灣紫嘯鶇等等,同時我們還看見一隻大鵰在上頭高處盤旋,不時發出嘹喨的叫聲。接著我們在永無止息的坡路上走走停停,原本以為只要上了稜線就會輕鬆,可是稜線似乎離我們還很遙遠。終於在下午2點半抵達稜線三岔路口,其實來到這裡,離山頂也不遠了,這裡有路標,分別是左往虎山3分鐘,右往加里山、橫龍山,其中順著這條稜線走到橫龍山至少要350分鐘,這恐怕是健腳的勇者才有辦法吧?不然就得先夜宿紮營了。在緩緩的稜線上踩著輕鬆的步伐,不一會三角點就出現在眼前,山頭南方有良好的視野,可遙望對面的上島山(鳥嘴山)。在這裡巧遇三位山友在此休息,因為一路上遇到的都是半途折返的遊客,原本我還以為今天只有我們四位登頂,原來還有他們相伴,突然感覺並不孤單。我們就在這裡一邊享用期盼已久的午餐,一邊欣賞對面山稜的壯闊,眼看時間已經不早,在萬般不捨下匆匆下山。下山途中,突然聽到路旁發出幾聲宏亮且奇特的叫聲,正當覺得奇怪時,前面帶頭的領隊大哥說那是山羌(註四),聽到這樣的消息讓我十分欣喜,想不到在這裡居然有山羌出沒,雖然我們望著樹林端詳許久,並未見其蹤影,但我相信牠仍在附近徘徊,這真是這趟旅程中最難得的經驗。回程半路上因同伴腳傷,我們只好再放慢速度,希望天黑不要太早,好險回到吊橋時天色雖然昏暗,但還能依稀辨識,並不需要使用頭燈,而且還蠻幸運的拍下吊橋與虎山的合照喔!
(註四):山羌體型比較小,身長不到一公尺,雄羌與雌羌最大的不同在於:雄羌有短角,雌羌僅具骨質隆起。牠們會以靈活矯健的身手躲避來敵,全身主色與環境相似,有利自衛。但山羌額內緣至角基內側各有一黑色條紋,及其白色的腹部,皆可成為辨識的依據。山羌在台灣山區分布範圍廣闊,由低海拔到三千公尺高山均可見。但以闊葉林及水源處最常發現。
參考網站:http://w3.loxa.edu.tw/s915221/5.htm
http://wwwdb.tesri.gov.tw/content/animal/ani_mamal_03.asp
回程經過虎山溫泉,大夥在這裡泡澡用餐,感覺真是人生一大享受,這裡的泉質不錯,弱鹼性無色無味,泡了之後皮膚覺得滑滑的,令人身舒體暢,也難怪日據時期這附近就設有招待所。用餐畢,天空也開始下起大雨,感謝老天爺眷顧,沒讓我們在上山途中遇到雨水,不然在這條土質鬆軟又崎嶇的山徑上,肯定會吃到不少苦頭。夜晚在空曠的高速公路上奔馳,看著前方雷電交加、大雨磅礡而下,體會到大自然無情反撲的力量,同時也讓我想起一位朋友今天剛好去宜蘭松蘿湖,不知情況如何?不免擔心起來,還好事後聯繫一切平安,出門在外還是要多注意安全啊。今年秋天,我想還會再回來看看這片山林,同時等待山羌的出現,實在令人期待。
留言列表